
機緣巧合下,他成為行李箱制作師 Monsieur Maréchal 的學徒,并憑借出色的手藝被法國皇后 Eugénie de Montijo 雇為御用箱包制作師,因此建立名聲。
1854年,路易威登在巴黎 Neuve des Capucines 大道4號開設第一家箱包工坊,正式創立自己的品牌。

4年后,路易威登推出世界上首款平頂旅行箱(Flat Trunk),采用輕便耐磨的防水帆布作為外皮,白楊木制架定型,比傳統的圓頂旅行箱輕便且易于堆疊裝運,因此深受旅行者歡迎。現代旅行箱的歷史由此開啟。

傳統的圓頂旅行箱,法國王后 Marie Antoinette 的箱子,1770-1774年

路易威登平頂旅行箱
· 木材加工 ·

木材是制作一只旅行箱的基礎,各個結構需要不同特性的木材:底座框架是有韌性的白楊木,加固條是堅固的櫸木,內飾則選用可以防蟲的樟木或有香味的檀木。


位于法國塞納河畔 Asnières 的路易威登工坊
時至今日,路易威登的旅行箱仍沿襲創始初期傳承下來的木料使用規則,木材必須來自樹齡30年以上的樹木,并經過至少4年的自然風干,由技藝純熟的工匠進行切割、修磨與接合。

· 專利鎖扣 ·



Tumbler 鎖扣
· 帆布花紋演變 ·

路易威登旅行箱的帆布圖案也經歷了多次演變:1854年灰色 Trianon 帆布首先登場;1872年推出紅色和棕色拼接的 Rayee 條紋帆布,隨后是米色和棕色拼接條紋;因仿冒品泛濫,喬治·威登于1888年設計了 Damier 棋盤格帆布,并印上「L.Vuitton 注冊商標」字樣。
Trianon 灰色帆布旅行箱(1854年)
Rayee 條紋帆布旅行箱(1872年)
Damier 格紋帆布旅行箱(1888年)
Monogram 帆布旅行箱(1896年)
Rayee 條紋帆布旅行箱(1872年)
Damier 格紋帆布旅行箱(1888年)
Monogram 帆布旅行箱(1896年)
1896年這一圖案最終升級為沿用至今的「Monogram 老花」,靈感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的日式「紋」設計,融合了 LV 字母標識和四瓣花圖形,成為路易威登標志性 DNA 元素。

· 旅行方式 ·
旅行方式的改變推動了旅行箱的進化:1830年代蒸汽輪船首次橫渡大西洋、1848年鐵路開始運載旅客、1890年代汽車的發明和逐漸普及、1900年代商用民航客機開通,旅行箱為了適應海陸空不同交通工具而演化出了各種尺寸和形狀。

在探險與殖民擴張時期,人們爭先恐后踏上征程。路易威登特別為長途旅行以及遠赴各殖民地的冒險航行設計了箱子,推出能夠抵御潮濕和蟲蝕的鋅制、鋁制和鍍銅旅行箱。

鋅制旅行箱,1899年

銅制旅行箱,1903年
1860年代,路易威登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旅行箱——能夠裝下一張折疊床的特制床箱,當時的貴族在環游世界時都會訂制這一款箱子。據說當年 Pierre de Brazza 就是坐在折疊床箱上說服了非洲 Makoko 王國首領,將其王國置于法國保護之下,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(Brazzaville)便來源于此。


特制床箱
20世紀初豪華郵輪成為海上流動宮殿,海事公司專門制訂了行李規格標準以優化艙房空間。作為應對,路易威登推出了高度不超過33厘米的現代旅行衣箱和船艙旅行箱。
船艙旅行箱
隨著汽車旅行的流行,品牌于1905年推出了可以裝下汽車輪胎的圓形「司機箱」(Driver Bag),可以通過皮帶將其固定在車頂或車尾,內部用鋅打造,亦可用作水箱。


圓形「司機箱」
踏腳行李箱、野餐箱和保冷專用的飲料行李箱也隨之問世,野餐箱可用于2至10人規模的野餐聚會,裝下多達80件餐具,從金屬刀叉、陶瓷餐盤至香檳桶一應俱全。

野餐箱
飛機的發明實現了人類對飛翔的憧憬,至今仍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。1910年,路易威登為航空旅行特別設計了一款輕巧的男士行李箱 Aero,凈重18公斤,能夠裝下兩套西裝、一件大衣、2條褲子、10件襯衫、3件睡衣、一雙鞋和兩頂帽子,無需支付行李超重費用。

1927年,一名客戶與她的路易威登旅行箱

男士行李箱
客運列車的開通使火車成為最普及的交通方式,為了能滑入火車車廂座椅下方的空間,衣帽行李箱逐漸演變成為如今最常見的長方扁薄造型。
衣帽行李箱
· 定制旅行箱 ·
隨著時代變遷,衣裝已不再是旅行時唯一的行李,一切都可以帶在身邊。路易威登的特別訂制服務(Special Order)實現了客戶千變萬化的需求,攝影箱、藏書箱、寫字臺箱、醫藥箱……沒有任何驚奇幻想是路易威登無法收納的。

法國藝術品經紀人 René Gimpel 的畫箱,1924年

法國女演員 Yvonne Printemps 的抽屜式鞋箱,可以裝下30雙鞋子,1926年

英國指揮家 Leopold Stokowski 的寫字臺箱,內部設有放置樂譜的抽屜、打字機的隔間、書架以及一張可拆卸的寫字臺,原箱制作于1930年,圖中為相同款式

加斯頓·路易威登的藏書箱,1964年
除了功能的多樣性,路易威登的旅行箱還會為客戶署上專門的簽名,多數為名字首字母縮寫,也有的是客戶自己要求的專屬標記。

法國銀行家 Albert Kahn 的紅色攝影箱箱子上繪有他的專屬簽名標記——白色XXX符號,1929年

Elizabeth Taylor 的定制行李箱,標簽上署名「Mine!」
· 藝術家合作 ·
近年來,通過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合作設計旅行箱,路易威登與藝術界的聯系愈發緊密。

電影《穿越大吉嶺》中的 Alzer 系列箱包,2007年

電影《穿越大吉嶺》劇照

英國藝術家 Damien Hirst 為紅十字會150周年特別設計的蝴蝶涂鴉醫藥箱,2009年

美國女攝影師 Cindy Sherman 設計的旅行箱,以她的寵物鸚鵡為靈感,2014年

中國藝術家徐冰設計的「英文方塊字書法」文房四寶特別定制硬箱,2016年

臺灣百年茶莊王德傳的第五代傳人——王俊欽與香港設計師陳幼堅合作的茶人旅行箱,2016年

2017年 Supreme 滑板硬箱
· 最新系列 ·
旅行箱也成為路易威登新系列包袋的靈感來源,創意總監 Nicolas Ghesquière 以1929年的攝影箱為靈感,在2014年秋冬推出了全新 Petite Malle 小箱子。

2018年新款 Petite Boite Chapeau 小圓箱則以古董帽箱為靈感設計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路易威登旅行箱的歷史,可以去上海展覽中心觀看正在舉行的路易威登《飛行、航行、旅行》展覽,展期將持續至2019年2月1日喔~
